日博体育

图片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会

“醉美彝风 五彩霓裳”预科教育学院举办彝族文化展演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作者: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为了丰富预科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了向预科各少数民族同学展示彝族文化古老的魅力,为了让各少数民族同学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牢记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激发民族激情,为了促进各民族同学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将预科教育学院营造成温馨、和谐的民族大家庭,4月27日下午4点,由预科教育学院分团委、学生科主办,由一类模式彝族学生承办的“醉美凉山 五彩霓裳”彝族文化展演在学院操场惊艳亮相,预科学院近千名师生现场体验了这一场视听盛宴。

  天空飘着细雨,风凉凉的,热情的彝族同学身着盛装,灿烂的笑容点燃了全场的激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片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多彩的民族文化。

  第一章:毕摩诵经

  “毕”为“念经”之意,“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毕摩”就是指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人,通过念诵经文等形式以求得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现场,由吉尔杨力等同学扮演的德高望重的老毕摩正在向人们讲述英雄支格阿鲁的故事。支格阿鲁的故事代代流传,彝人也以鹰的后代自居。从此,鹰成为了彝人的图腾。

  接着,同学们一边生动演绎,一边旁白解说,介绍了“彝人迁徙之路”。距今约两千年前在孜孜普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古侯、曲涅两个原始部落,为了部落的壮大,逐步迁徙到滇南、黔西北等地。大约在东晋康帝时,距今1600多年,古侯、曲涅两大家支率众渡过金沙江进入凉山地区。古侯、曲涅从滇东北进入凉山的线路,是从云南永善县的大屋基渡过金沙江,然后沿美姑河而上,到达凉山中心地带的利木莫姑(今美姑县)。至此两大家支分手,古侯向东、曲涅向西。

  

  

  第二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第二部分由彝族服饰展示、彝族书法展示、彝族漆具展示、彝族美食展示组成。经过漫长的迁徙,凉山彝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彝族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各具特色。

  

  

  

  主持人一一介绍了各地不同彝族男女服饰,介绍了彝族男子开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的“天菩萨”(彝语称为“祖尔”)和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介绍了彝族女子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成几色相同,青年以红,蓝,白成红蓝白色相同为主。童裙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腰状,下节为细密格纹。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这些以文化为载体的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美丽的彝族女孩娇羞如索玛,英俊的彝族男孩潇洒如雄鹰,他们纷纷登台亮相,脸上写着自信,眼里充满自豪。五彩的服饰,亮闪闪的银饰,将展演推向高潮,观众们喝彩、鼓掌,此情此景,美不胜收。

  

  

  主持人开始介绍彝文书法。美女们端上了彝家的“杆杆酒”、苦荞粑粑、坨坨肉、连渣菜……嘉宾、老师、同学共享彝家美味,充分体现了彝族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性情

  。

  

  盛美食的彝族漆器也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些漆器是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漆器采用酸枝木、樟木作坯胎、野生土漆和各种矿物颜料作装饰,纯天然,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脱漆、经久耐用

  第三章:换童裙、口弦,月琴

  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每一个脚印都是彝人亘古的文化记忆。索玛花一样的彝家少女初长成,一场神圣的“换童裙”(彝语叫“啥辣咯”)仪式便如约而至。女孩们演绎了“换童裙”仪式的过程,美妙的歌声,动人的口弦,还有月琴声声,将彝族女孩的娇羞、成长、坚强、美丽、勤劳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章:火把节系列表演

  火把节是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节日期间彝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小伙子们进行赛马、摔跤等比赛而姑娘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旁白讲述着火把节的由来和深沉的内涵,精彩的男女彝族情歌对唱更是展示着彝族能歌善舞的特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泸山路7号

联系电话:0834-3957716

邮箱:ssmzyk@xcc.edu.cn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传真:0834-395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