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金雅银)
今天的大连医科大学(原大连医学院),屹立于黄海之滨,每年有大量学子前来求学,大批毕业生走出校园,从事医疗事业。3000公里以外的遵义医科大学(原遵义医学院),则在黔北大地服务地方健康事业。两所院校虽相隔千山万水,却因一份“三线”援建的深情厚谊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医学教育跨越时空的动人篇章。
南迁征途路漫漫
每年5月的大连,海风轻拂、繁花似锦。然而,1969年初夏,大连医学院的2636名师生却无暇欣赏滨海美景,正在为南迁做着准备。
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响应号召.数十万建设者胸怀壮志,纷纷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连医学院接到了举校南迁遵义,改善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状况的任务。
师生们深知,这次南迁是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的难得机遇,也是对个人的重大考验。那段时间,他们不仅要完成手头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要整理行囊、打包物资,为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做准备。
“我负责手术室的打包任务,包括设备、病床、输液架,还有各种瓶瓶罐罐,一样不落,全部带走。"今年83岁,时任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医生的刘用楫回忆说。
1969年5月,一列满载着大连医学院师生及医用物资的专列缓缓驶离大连,途经河北的广袤大地、山西的壮丽山川、陕西的黄土高原,最终挑战蜀道之难。3000多公里的漫长旅程,是对师生心灵与意志的极大考验。
时年28岁的刘用楫和妻子一起经历了新婚后第一次漫长的列车之旅。"那时侯条件有限,卧铺只供大家轮流休息。我当时年轻,体力好,尽量待在硬座车厢。”刘用楫的话语里,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感慨。
经过4天的舟车劳顿,专列抵达遵义,这是大连医学院南迁的重要时刻,也意味着遵义医学院即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那一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张奎启,在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任助教。动身去遵义前,尚未组建家庭的他特地回辽阳老家,与父母,兄弟姐妹道别。与其他南迁的师生不同,张奎启是在1969年4月末,作为先遣队员独自一人乘火车前往遵义的。
"医学院距离遵义火车站不远,我到的时候,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医院等基本建成,只剩一些收尾工程。”每当回想起55年前的那段经历,85岁的张奎启依然感慨无比。
“大连路”见证帮扶情
抵达遵义后,大连医学院师生迅速投人工作,有的参与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后续建设,有的深入偏远山村开展巡回医疗。张奎启随同医疗小分队深入湄潭县黄家坎,普外科主治医生杨春明深人遵义县,正安县等地,他们一边为当地居民看病,一边进行教学实践。
“那时的道路尚未修缮,周围环境也杂乱无章,楼内堆满了建筑垃圾。但这些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大家都满怀激情地投身其中,为医院建设贡献力量。”回忆起那段岁月,刘用楫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仅两个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便正式挂牌开诊。贵州.这个曾经缺医少药的省份,终于迎来了医疗事业的春天。随着门诊的开设,患者也在这里找到了康复的希望。
当时,门诊接诊的患者以风热心脏病、流行出血热、结核病、老慢气、肝硬化等居多。由于当地水质较硬,结石病患者也特别多。为此,医院特设急腹症科,开展针对性治疗,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其他省份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求医问药。
在遵义医学院发展过程中,医护人员探索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腹症方法,总治愈率达到92.7%。1975年,小儿外科对一例8个月女婴臀部连体双胎畸形进行分离,手术成功,两女婴均成活,成为全国首例。1978年,遵义医学院有4项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5项成果在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获奖。
南迁遵义时,大连医学院的教授、副教授有102人,这一数字超越了当时贵州省所有高校高级职称人员的总和,他们为这片医学资源匮乏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后来,大连医学院复建,援建遵义医学院的部分人员重返大连。以老院长陈荣殿为代表的部分教职员工,则将他们的根深深扎在遵义,奉献毕生精力与热血。
1983年,刘用楫告别遵义,回到辽宁,先就职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后又调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直至2021年.80岁高龄的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挚爱的岗位。1984年,张奎启也回到了大连,但他一直怀念在遵义度过的那十五载春秋,多次重返遵义医学院及其珠海校区传道授业解感,分享宝贵经验。1983年重返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杨春明,如今已92岁高龄。他精神矍铄,坚持每周两次坐诊,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如今,辽宁与贵州成为对口帮扶省份,大连与遵义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城市帮扶情谊。2020年,大连医科大学与遵义医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迈进交流合作新阶段。
遵义医科大学门前南北方向的马路,以“大连”命名。这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交融,也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向大连医学院那些曾经身披白袍、守护生命的医护人员表达无尽敬意的独特方式。
大连医科大学始建于东北,却将奉献的种子播撒在“三线”地区。在那段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岁月里,来自大连的白衣天使们怀揣着医者仁心,用无疆的大爱在云贵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
图为南迁前,大连医学院部分人员在火车站合影。遵义医科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