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厚植成长成才的沃土,在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上持续发力,推出“12345未来人才培养计划”。谢睿教授作为首批“12345”科技菁英人才入选者,在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和科技菁英人才培养计划的共同支持下,迅速成长,2023年先后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和《Endoscopy》杂志上发表基础科研及消化内镜诊疗高影响力文章,学校“12345”人才培养计划初见成效。
谢睿和陆军军医大学庄园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影响因子12.822,中科院1区)在线发表题为Tumor-infiltrating mast cells stimulate ICOS+ regulatory T cells through an IL-33 and IL-2 axis to promote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著,庄园教授系学校特聘教授,遵义医科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本研究揭示了胃癌“驯化”肥大细胞调控免疫抑制通路的相关机制,发现:(1)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33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呈正相关;(2)胃癌细胞来源的IL-33一方面抑制肥大细胞凋亡促进其自身生存,另一方面激活P38MAPK通路介导肥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3)肥大细胞源性IL-2诱导na?ve CD4+Tcells呈现为ICOS+CD4+CD25+Foxp3+表型(即ICOS+ Treg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毒性CD8+ T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FNg、Perforin和Granzyme B)能力;(4)NOD/SCID小鼠荷瘤模型进一步揭示胃癌相关肥大细胞通过对ICOS+ Treg细胞的调控是发生胃癌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证实了胃癌组织内浸润的肥大细胞和ICOS+ Treg细胞之间的调控介导了胃癌的免疫耐受,同时阐明了“胃癌细胞/IL-33/肥大细胞/IL-2/Treg细胞”信号轴介导免疫抑制性ICOS+ Treg的诱导和扩增机制,不仅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调节策略,还为改善胃癌的诊断、治疗和患者预后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3001194?via%3Dihub
学校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教授、内镜科副主任谢睿教授带领消化内镜团队在《Endoscopy》(2020年IF:10.03,中科院分区1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ylon ring with titanium clip assists endoscopic cyanoacrylate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OV1-type gastric varices》的内镜创新技术论文,牟海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谢睿为通讯作者。
贵州省是肝硬化高发省份,由该病并发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直是危及肝硬化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肝硬化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全程化管理及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创新一直是消化团队致力发展的亚专业方向。谢睿及牟海军带领的内镜微创团队针对胃底巨大孤立静脉曲张这一高风险高难度的特殊静脉曲张治疗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该类静脉曲张传统治疗高异位栓塞的风险,还使治疗过程中组织胶和硬化剂的注射量及手术花费仅为原来的1/5,真正做到技术突破与医保减负并进,切实为人民健康服务。该技术利用金属钛夹将可收缩尼龙绳固定在孤立静脉团外侧缘正常黏膜处,通过滑轮效应缓慢收紧尼龙绳,使孤立静脉团根部完全收拢,成功实现璧外侧及分流道的血流阻断,实现了安全且低成本的治疗技术变革,该项技术的研发是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团队超级微创、个体化治疗理念的又一体现,使基层医院针对该类高风险病变的治疗成为可能,更代表了消化内镜团队静脉曲张创新技术的开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审核:一审李晓、二审杨清玉、三审李均,图文: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团队)